□ 戰“疫”時不我待 堅持就是勝利
□ 本報記者 黃潔 徐偉倫
□ 本報見習記者 白楚玄
4月下旬以來,北京多區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持續在高位運行,防控形勢嚴峻復雜。幾天前,北京的氣溫驟降10℃,并伴有大風和冷雨,一早天色微亮,北京市房山區司法局下沉干部就已抵達防控一線,他們身穿防護服,不顧全身雨水,堅守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每一次的疫情來襲,防控一線總少不了首都司法行政人的身影,僅“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市區兩級機關上千名黨員干部下沉一線,支援社區開展志愿服務3260人次。他們或投身志愿服務,與各方力量共同筑牢防疫屏障,或充分發揮法治保障職能作用,多措并舉解決涉疫法律問題,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奔赴一線筑牢防疫安全屏障
“檢測環節很快,但是身份識別錄入太慢,拖慢了整體速度,你看,隊伍這么長,‘大白’前面卻沒有待檢者?!比罕娤M麢z測點能加快身份識別速度。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景山區司法局下沉干部聽到群眾呼聲后,反復前往身份錄入點查看,發現工作人員在用手機掃描身份證登記信息時,陽光照射信息采集頁面,造成錄入困難。為解決這一難題,司法局下沉干部自制了證件掃描紙盒,有效遮擋了陽光,提高了掃描證件準確度,從而大幅縮短現場群眾排隊候檢時長,同時也避免了證件與工作人員及桌面的接觸,減少了傳播感染風險,成為人員信息錄入“神器”。
在北京市疫情較為復雜的朝陽區,北京乾成律師事務所成立“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得知轄區多個社區封控導致大量生活必需品訂單無法及時配送后,律師志愿者當即變身“快遞小哥”,打通社區生活物資配送“最后一百米”?!拔逡弧逼陂g,朝陽區近百家律所黨組織的千余名黨員律師積極參與,共為8萬余名群眾提供了3000多個小時的志愿服務。
這是首都司法行政人駐守防控一線、服務群眾的縮影。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各司法行政機關第一時間與結對社區對接,按照社區安排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用實際行動“走在前、作表率,下社區、到一線”。
在下沉一線抗疫的同時,廣大司法行政人還主動發揮人民調解組織“第一道防線”作用。北京市司法局在全市開展涉疫情矛盾糾紛專項排查調解,積極推廣調解員上門開展矛盾糾紛化解、“人民調解+司法確認”矛盾調處無縫銜接模式,實現調解提質提速。
多措并舉提供涉疫法治服務
“我此前被公司派駐國外,因為疫情長時間滯留無法回國,相關損失能要求公司賠償嗎?”近日,小李憂心忡忡地來到朝陽區法律援助中心求助。該中心受理案件后,考慮到小李回國后尚無收入來源,當日即為其指派了律師。
“截至目前,類似的涉疫援助案件,我們中心已受理2400余件,涉疫事項咨詢約12000余人次?!?span style="text-indent: 2em;">朝陽區法律援助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法治日報》記者。
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影響,隨之而來產生諸多涉疫糾紛。為解決疫情引發的一系列法律問題,北京市司法局全面加強公共法律服務,推出“八?!迸e措,實現法律服務“不斷檔”。其中,市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實體平臺協調服務團隊業務骨干參與值班,應對疫情防控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復雜法律咨詢;12348熱線平臺開設視頻咨詢功能,提供線上面對面、無接觸式法律咨詢服務,對于涉疫政策問題,值班律師在做好答疑解惑的同時,多問一句弄清原委,多說一句安撫情緒,主動提供解決糾紛的非訴訟途徑,引導群眾低成本高效率解決矛盾糾紛。
記者了解到,在線下,全市各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均設立疫情防控專門窗口,收集群眾咨詢需求,指派律師通過網絡、電話等提供服務;對設立在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的法律援助工作站,嚴格按照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提供服務,并根據疫情防控需要適當調整值班律師服務模式。
在線上,12348熱線平臺設專席處理疫情引發的涉旅行出游、商業經營、勞動勞務等法律咨詢。北京市法律服務網也開設疫情防控專區,提供“問辦學查”服務,市民網上申請法律援助、預約人民調解事項、申辦“最多跑一次”公證事項的,各法律服務中心將全部在1個工作日內予以響應。
在法治政府建設領域,朝陽區依法行政辦成立疫情防控法治保障工作專班,參與會商疑難涉法事項,研判法律風險,為依法科學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通州區司法局通過成立法治保障工作組,對涉及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重大合同等,從主體權限、法律依據等方面依法嚴格審查把關,確保出臺的各項決策部署合法有效。同時成立疫情防控法規政策研究小組,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作用,以“政府急需、社會急需、專業保障”為原則開展專項研究,提供全方位法治服務。
踐行為民承諾傳遞司法溫情
4月30日,是虞某刑滿釋放的日子。然而,其居住的潘家園街道此時已被劃定為疫情防控臨時管控區,其家人在上海封控區也無法回京。按照疫情期間刑滿釋放重點人釋放銜接工作“必接必送”原則,監所需在刑滿釋放重點人釋放當日將人員送至其戶籍所在地潘家園地區。
在接到釋放通知后,朝陽區司法局就忙碌起來,經與多個部門反復溝通,最終制定了最佳接收預案,司法所提前協調屬地派出所為其恢復戶口,確保虞某能夠在釋放后順利進入臨時管控區的家中居住生活。
刑滿釋放當天,潘家園街道司法所、潘家園派出所與社區聯合對虞某進行接收,并與其家屬共同成立了幫教小組,鼓勵其樹立生活信心、自覺遵守疫情防控規定。虞某對自己能順利回家充滿感激,看著司法所和社區為其準備的生活物資連聲道謝。
這是刑滿釋放人員回家路上的司法溫情,這樣的溫暖在北京司法行政工作中還有很多。
運用EFT情緒釋放法敲打相應穴位來釋放焦慮、壓力,暢想在居家觀察中學會的技能用在工作和生活中所帶來的幸福感……在昌平區司法局開展的線上“抗擊疫情 從心出發”疫情管控期間心理問題梳理專項教育活動中,昌平區心理援助工作組的心理咨詢師為中高風險及鄰近區域百余名社區矯正對象戴牢心理“防疫口罩”。
疫情之下,首都司法行政人始終堅守一線,不斷延伸職能、創新舉措,努力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承諾,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最堅實法治保障。